母羊空懷和流產是養殖中常見的問題,可能由營養、疾病、管理或遺傳等因素引起。以下是系統的解決措施:

一、空懷(未受孕)的解決措施

1.?營養管理

能量與蛋白質平衡:配種前1-2個月加強營養(“短期優飼”),補充優質牧草、精料(如豆粕、玉米)及礦物質(鈣、磷)。

維生素補充:維生素A、E和硒缺乏會影響繁殖,可通過添加劑或青綠飼料補充。

體況評分:母羊配種時體況應適中(評分3-4分/5分制),過肥或過瘦均需調整飼料。

2.?繁殖管理

公羊檢查:確保公羊精液質量合格,性欲旺盛,比例合理(1:25-30只母羊)。

發情監測:記錄發情周期(平均21天),采用試情公羊或激素(PG激素)同步發情。

適時配種:發情后12-24小時內配種(或兩次間隔12小時),避免錯過排卵期。

3.?疾病防控

布病篩查:定期檢測布魯氏菌病,陽性羊淘汰。

子宮炎治療:產后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沖洗子宮,配合前列腺素促進恢復。

寄生蟲控制:驅蟲(伊維菌素)和疫苗(如衣原體疫苗)必不可少。

4.?環境與應激

減少應激:避免突然換料、擁擠或噪音,保持圈舍干燥通風。

光照調控:短日照季節可人工延長光照至14-16小時/天,刺激發情。

二、流產的解決措施

1.?傳染病防控

疫苗免疫:

布魯氏菌病(布病):無治療價值,需撲殺陽性羊,定期全群檢測。

衣原體病(鸚鵡熱):妊娠中期接種滅活疫苗。

弓形蟲:磺胺類藥物預防,控制貓、鼠傳播。

消毒隔離:流產胎兒、胎盤需深埋,場地用火堿或漂白粉徹底消毒。

2.?營養與毒素

避免霉變飼料:禁止飼喂霉變秸稈或玉米(黃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

礦物質平衡:補充銅、碘(缺碘可致胎兒死亡),避免硝酸鹽中毒(青貯飼料需發酵完全)。

3.?管理優化

妊娠期護理:前3個月避免劇烈運動或長途運輸,后2個月分群飼養,減少爭斗。

防寒防暑:極端溫度易引發應激流產,夏季遮陰,冬季保暖(尤其避免賊風)。

4.?其他因素

遺傳篩查:頻繁流產母羊考慮淘汰,避免近親繁殖。

中毒處理:排查植物中毒(如蓖麻、夾竹桃),確保飲水清潔

三、綜合建議

記錄分析:建立繁殖檔案,記錄空懷、流產時間及癥狀,針對性改進。

獸醫協作:流產胎兒送檢實驗室(如PCR檢測布病、衣原體),精準診斷。

漸進調整:營養與管理變化需逐步進行,避免短期內大幅調整。

通過以上措施,可顯著降低空懷和流產率,提高羊群繁殖效率。若問題持續,建議聯系專業獸醫或畜牧專家進行現場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