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牛羊寄生蟲病的高發期,科學驅蟲是保障牛羊健康和生產性能的關鍵。以下是春季驅蟲的重點內容和注意事項:

一、重點驅蟲對象

1.消化道線蟲

如捻轉胃蟲、鉤蟲、蛔蟲等,春季幼蟲大量孵化,易導致牛羊消瘦、腹瀉甚至死亡。

2.肝片吸蟲

潮濕季節易發,主要危害肝臟,表現為黃疸、水腫(下頜、胸腹部)。

3.絳蟲

通過草場傳播,蟲體節片可見于糞便,影響營養吸收。

4.體外寄生蟲

疥螨、蜱蟲、虱子等,春季繁殖加快,導致皮膚瘙癢、脫毛、貧血。

二、驅蟲時機

早春(3-4月):牛羊放牧前進行首次全面驅蟲,阻斷蟲卵傳播。

轉場前后:若從舍飼轉為放牧,需提前驅蟲,避免污染新草場。

雨后潮濕天氣:特別注意肝片吸蟲的預防。

三、藥物選擇與用法

1.內服驅蟲藥

阿苯達唑(廣譜,對線蟲、絳蟲有效)。

伊維菌素(口服或注射,對體內外寄生蟲均有效,但對肝片吸蟲無效)。

氯氰碘柳胺鈉(針對肝片吸蟲、絳蟲)。

吡喹酮(主要用于絳蟲)。

*(注意輪換用藥,避免耐藥性)*

2.體外驅蟲

藥浴或噴淋(如敵百蟲、雙甲脒),或使用伊維菌素注射劑。

3.給藥方式

群體驅蟲需按體重計算劑量,個體治療需灌服或注射。

四、關鍵注意事項

1.用藥安全

妊娠母畜慎用(如阿苯達唑可能致畸),選擇安全性高的藥物(如伊維菌素)。

嚴格按說明書劑量使用,過量可能導致中毒。

2.環境管理

驅蟲后3-5天內集中圈養,糞便發酵處理(殺滅蟲卵),避免污染草場。

定期清理圈舍,保持干燥,減少寄生蟲滋生。

3.效果觀察

驅蟲后檢查糞便,確認蟲體是否排出。若效果不佳,需調整藥物或方案。

4.補充營養

驅蟲后牛羊體質較弱,可補充電解質、維生素,促進恢復。

五、綜合防控建議

定期監測:每年至少2次糞便蟲卵檢查(春、秋各一次)。

輪牧制度:避免連續使用同一草場,減少寄生蟲傳播。

新引進牛羊:隔離并驅蟲后再合群,防止帶入新寄生蟲。

通過系統驅蟲和綜合管理,可有效降低寄生蟲病對牛羊的危害,提高春季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