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牧草生長旺盛,但高溫、高濕和潛在的有毒植物等問題可能影響牛群的健康和生產性能。

夏季牧草采食注意事項:

一、牧草選擇與放牧管理

1.優質牧草優先

夏季牧草(如苜蓿、黑麥草、蘇丹草等)營養豐富,但需注意粗纖維含量過高可能影響消化。

避免牛群過度采食老化、木質化的牧草,可采取輪牧或刈割控制草場質量。

2.輪牧制度

分區放牧,每塊草場放牧3-5天后輪換,避免過度踐踏和牧草再生不足。

留出恢復期(一般20-30天),確保牧草持續供應。

3.避開有毒植物

夏季易生長的有毒植物(如毒芹、瘋草、蕨類等)需提前清除或設置圍欄隔離。

牛群饑餓時更易誤食毒草,放牧前可先補充少量干草。

二、采食時間與防暑措施

1.調整放牧時段

避免正午高溫:選擇清晨(5:00-9:00)和傍晚(16:00-19:00)放牧,減少熱應激。

高溫時段(10:00-15:00)將牛群趕至遮陰棚或樹蔭下休息,提供清潔飲水。

2.提供充足飲水

夏季牛群需水量增加(成年牛每日30-60升),確保水源干凈、涼爽,避免陽光直射升溫。

可在飲水點添加少量電解質(如食鹽)促進補水。

三、營養補充與健康監測

1.能量與蛋白質平衡

夏季牧草水分含量高,可能導致干物質攝入不足,需額外補充:

精料:適量增加玉米、豆粕等(占日糧10-20%)。

礦物質:補充鹽磚(含鈉、鎂、鋅等),預防缺乏癥。

2.預防臌脹病

豆科牧草(如苜蓿)易引發瘤胃臌氣,放牧前先喂干草或控制采食量。

觀察牛群是否出現腹脹、呼吸困難,緊急時可使用消泡劑(如聚二甲硅氧烷)。

3.寄生蟲防控

夏季是寄生蟲(如肝片吸蟲、胃腸道線蟲)高發期,定期驅蟲(每2-3個月一次)。

避免在低洼潮濕區域長期放牧,減少寄生蟲感染風險。

四、特殊天氣應對

1.暴雨與潮濕

雨后避免立即放牧,防止蹄部浸泡引發腐蹄病。

潮濕草場易滋生霉菌(如鐮刀菌),注意觀察牛群是否出現腹瀉或神經癥狀。

2.干旱管理

牧草枯黃時營養下降,需補充青貯、干草或人工牧草(如墨西哥玉米草)。

五、其他注意事項

觀察采食行為:若牛群食欲下降、流涎或跛行,可能提示中毒、蹄病或熱應激。

夜間放牧:極端高溫地區可嘗試夜間放牧(需確保場地安全)。

后備牛管理:犢牛和青年牛對熱應激更敏感,需提供遮陰和額外護理。

六、總結建議

靈活調整:根據天氣、牧草長勢和牛群狀態動態調整管理措施。

記錄分析:記錄采食量、體重變化和健康問題,優化夏季飼養方案。

通過科學管理,夏季牧草不僅能滿足牛群營養需求,還能降低疾病風險,保障生產效益!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聯系獸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