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牛羊健康水平需要從飼養管理、營養供給、疾病防控、環境優化等多方面綜合施策。以下是一些關鍵措施:

一、科學的飼養管理

1.分群飼養

按年齡、性別、生理階段(如妊娠期、哺乳期、育肥期)分群,避免強弱混養導致應激或營養不均。

2.定時定量飼喂

建立規律的飼喂時間,避免突然更換飼料,防止消化系統紊亂。

3.充足飲水

提供清潔、新鮮的飲水,冬季注意防凍,夏季避免水溫過高。

二、營養均衡的日糧

1.優質粗飼料

確保牧草、青貯飼料等粗纖維來源充足(如苜蓿、燕麥草),促進反芻消化。

2.精料補充

根據生長階段調配精料,補充能量(玉米)、蛋白質(豆粕)、礦物質(鈣、磷、銅、鐵、錳、鋅、硒等)和維生素(A、D、E)。

3.添加劑使用

添加益生菌(改善瘤胃菌群)、緩沖劑(如小蘇打,預防酸中毒)、或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

三、疾病綜合防控

1.疫苗接種

定期接種口蹄疫、牛瘟、布魯氏菌病、炭疽等疫苗,遵循當地防疫計劃。

2.寄生蟲控制

定期驅蟲(如伊維菌素),輪換使用驅蟲藥以避免耐藥性。

3.疾病監測

觀察牛羊精神、食欲、糞便等,發現咳嗽、腹瀉、跛行等異常及時隔離治療。

四、優化養殖環境

1.圈舍衛生

每日清理糞便,定期消毒(可用生石灰或碘制劑),保持干燥通風,減少氨氣濃度。

2.密度適宜

避免過度擁擠,牛羊占地面積參考:

成年牛:3~5㎡/頭;

羊:0.8~1.2㎡/頭。

3.防暑防寒

夏季提供遮陽、噴淋降溫,冬季鋪墊草防風保溫。

五、減少應激因素

1.平緩轉群/運輸

避免粗暴驅趕,運輸前補充電解質(如維生素C)減少應激。

2.逐步換料

更換飼料時按比例逐步調整(如7天過渡期)。

六、遺傳與選育

選擇抗病力強、適應性好的品種(如西門塔爾牛、湖羊)。

定期淘汰體質弱、生產性能差的個體。

七、記錄與數據分析

建立健康檔案,記錄疫苗接種、用藥、生長性能等數據,便于追溯問題。

八、專業支持

與獸醫或養殖專家保持聯系,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技術指導。

通過以上措施的系統實施,可顯著提升牛羊的免疫力、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同時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關鍵點在于預防為主,綜合管理,避免事后補救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