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牛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牛業發展現狀
1.肉牛產業素質穩步提升,全國散養戶比重持續下降,適度規模化及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6年全國散養戶比重繼續下降,同比減少0.4%。適度規模化養殖比重逐步擴大,2016年肉牛年出欄頭數在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占到28%,比2007年提高12.1%。
2.牛肉進口壓力持續加大。隨著我國牛肉貿易政策的不斷放寬,牛肉進口量逐年增多,且增速顯著高于國內牛肉自產增速,據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牛肉總計70萬噸,同比增長19.9%。而美國牛肉時隔14年后,也已于2017年獲得解禁,正式返回中國市場。可以看出,進口牛肉的逐步放開,給國內養殖者較大壓力,也促使國內肉牛產業面臨更為復雜激烈的競爭環境。
3.牛業市場相對穩定。2017年全國育肥牛平均價格穩定在24~25元/kg之間,架子牛平均在27~30元/kg,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依然呈現春節高峰的季節性變化規律。目前,采購架子牛集中育肥依然是我國肉牛產業的主要模式,未來幾年,因商品牛源緊張導致的架子牛價格倒掛現象仍將持續,架子牛價格保持高位,對于規模化育肥企業而言,架子牛采購環節仍是控制經營成本的最大難點之一。
4.牛業飼草結構繼續優化調整。2018年,國家繼續全面實施糧改飼政策,擴大糧改飼政策覆蓋面和實施規模,預計完成糧改飼1200萬畝以上。以牛業帶動草牧業發展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同時也會促進社會化專業飼草收貯服務組織的不斷完善及優質飼草料商品化供應能力的逐步提高。而在現階段,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秸稈資源仍是肉牛養殖的飼草料體系根基。
5.品牌牛肉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方式的轉變,80后、90后群體正逐步成為優質生活與品牌消費的中堅力量,通過商超和電商平臺銷售的牛肉比例正不斷增加,依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所建立起來的社會誠信評價體系也將成為品牌牛肉的重要載體和良好機遇。
我國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養牛業發展既是重要任務,也是重大歷史機遇。當前,我國牛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生產成本高而資源利用率低的特點尤為顯著,產品結構上優質特色產品生產跟不上市場需求,繁育和生產體系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有較大差距。實現養牛業“增效”、“增值”、“增美”、“增綠”的發展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走中國特色肉牛發展之路。需要廣大牛業從業者凝心聚力,扭住關鍵,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