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別常用飼料原料優與劣
玉米(2424,2.00,0.08%)、麥麩、豆粕(3807,-6.00,-0.16%)和魚粉是畜禽養殖中常用的幾種飼料原料,由于品種、產地、收獲期、加工方式、貯存條件的不同,品質存在差異。使用品質不好的原料配制飼料,會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雖然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這些原料品質都有明確規定,但在生產實際中,品質優劣也難控制,針對存在的問題,可以采用現場感官分析和實驗室化學檢測方法來判斷原料優劣。其技術要點是:
1.玉米的感官指標:好的玉米顏色、光澤應該一致,顆粒飽滿,有谷物的香味兒,沒有異味兒,雜質含量≤1%、生霉粒≤2%。雜質含量高的玉米,使用時要篩除雜質;水分含量高的玉米,使用和貯存時要防止其發霉變質;對于明顯的發霉顆粒要進行剔除,使用時飼料中應適量添加脫霉劑。
2.小麥(2544,1.00,0.04%)麩的感官指標:外觀呈細碎屑狀,色澤新鮮一致,無發酵、霉變、結塊及異味兒。小麥麩容易蟲蛀、酸敗,水分超過14%時,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發霉變質。
3.豆粕的感官指標:呈淺黃褐色或淺黃色不規則的碎片狀或粗粉狀,色澤一致。無發酵、霉變、結塊、蟲蛀;豆皮少、不含豆莢、秸稈等雜質;有正常的豆香味兒,無生味兒、焦糊味兒、霉味兒及其它異味兒。
4.魚粉的感官指標:紅魚粉呈黃棕色、黃褐色,白魚粉呈黃白色。組織膨松、纖維狀組織明顯、含少量魚眼珠、魚鱗碎屑、魚刺或魚骨,無結塊和霉變,有魚香味兒,無焦灼味兒和油脂酸敗味兒。
5.實驗室化學分析:采集代表性樣品,進行營養指標的檢測。幾種原料的粗蛋白質和水分含量應達到的指標為:玉米粗蛋白質含量≥8%、水分≤14%;小麥麩粗蛋白質含量≥15%、水分≤13%;豆粕粗蛋白質含量≥43%、水分≤12%;進口魚粉粗蛋白質含量≥63%、水分≤10%。其它指標可以參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綜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