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羊價持續走低,為緩解養殖戶焦慮情緒,引導正確看待養殖形勢,近日,由國家肉羊種業科技創新聯盟和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天津綜合試驗站聯合主辦的“智羊種業課堂——羊價走低,如何共度‘寒春’?”對話在線上成功舉辦。對話邀請了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教授杜立新,國家肉羊種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春建,江蘇乾寶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柏林,大北農——九鼎飼料產業反芻研究院博士王菲和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辦公室主任趙啟南等專家。
杜立新認為近期羊肉價格低迷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羊肉季節性消費影響大。據了解,每年春節過后的3—8月羊肉價格處于低價期,國慶前后價格開始上漲,到春節時期羊肉價格進入高位。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消費量短暫性減少,羊肉供大于求,造成價格下跌。
另一方面,肉羊產業在整個畜牧業中仍然占比較小,容易受其他畜牧產業的影響,近期生豬產能恢復導致羊肉替代作用下降,羊肉消費熱情降低。
再者,產羔季節性集中也會很大程度影響肉羊價格,目前我國大部分肉羊品種仍然是季節性配種,1—2月為產羔高峰期,羔羊育肥至6—7月出欄時,遇上羊肉消費低迷,這種情況容易使養殖戶養殖激情降低,從而導致肉羊價格降低。杜立新認為,提高肉羊產業化、組織化程度,全年均衡產羔育肥可有效緩解羊價“倒春寒”現象。
最后,受最近國際局勢影響,豆粕、玉米等原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上升,肉羊養殖者面臨經營困境。
此次行情對育肥場影響較大,對繁育場和育種場影響較小。專家一致認為,目前繁育場和育種場要抓住機會優化繁育體系發揮種源驅動力,健全產業鏈適應市場波動,通過調整生產節奏、加強技術改造、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節本增效。對于小散養殖戶,林春建建議要通過合作社和聯合體等方式抱團取暖,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小散戶要結合自身現金流情況調節養殖進度,盡量將出欄時間放在下半年。
一些養殖戶關心如何在選種上應對市場風險,杜立新認為,要根據養殖規模、資金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定位來選擇肉羊品種。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市場渠道暢通,資金和技術實力強,可以選擇繁殖率高的品種。我國肉羊品類多,有不少地方特色品種,要發揮品種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肉羊產業。
對于原料成本上升造成養殖難度提升,王菲認為養殖戶要及時調整飼喂策略,目前育肥模式中精料添加比例較高,原料成本高時可適度減小精料飼喂量,能夠降低成本并保障羊群健康度。同時尋找替代性原料,如用芝麻粕等替代豆粕,控制成本支出,維持養殖效益。
杜立新認為,肉羊行業要保持長久穩定,需要建立長效育種機制,加強科技協同,要提升產業標準化、規模化水平,提高抗風險能力。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同時,“三品一標”將是產業下一階段的重要抓手,要做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建設和標準化建設,促進肉羊產業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