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母牛一般指6月齡的犢牛到生第一胎的育成牛。在犢牛階段,合理的喂養是保證犢牛健康生長、降低經濟成本的必要條件。育成牛正處于生長和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飼養中要注意合理配比的飼料,適時進行配種,有利于提高母牛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

后備母牛生長飼糧中的水分含量不能超過50%,這包括限制飼糧中青貯和青綠飼料的含量。在后備母牛的青綠牧草中添加干草也是較好的辦法。

當后備母牛妊娠后檢查正常時,其飼養管理就應進行改變。配種母牛的營養可分為兩個階段:從妊娠到預期產犢前60天和妊娠期最后60天。在第一階段,飼糧設計應考慮生長,并避免脂肪的沉積。顯然,如果飼喂高能低蛋白飼糧,那么配種母牛就易于在腹下沉積脂肪,這對未來的繁殖性能將有一定的影響。

高水分飼料(例如牧草和青貯類)的消耗量可以通過假定后備母牛的采食能力為其體重3.0%的風干物來估計。為了估計一種干物質為31%的飼糧采食量(牧草平均干物質含量),可將89(風干飼料的平均干物質含量89%)除以31得到因子2. 87。只飼喂干物質含量為31%的飼糧時,奶牛期望的干物質采食量是其體重3%的2.87倍。由于牛體的物理性狀(體尺和體形)也是影響采食量的一個因素,上述方法只能作為一個粗略的估計。

在妊娠晚期,后備母牛飼糧中精料類型應該與泌乳期的相似。從妊娠早期飼糧過渡到產奶的包含谷物的混合飼糧,應該經過幾個時期逐步過渡,泌乳飼糧的增加,應該以過渡期當中后備母牛的糞便穩定性和飼料接受程度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