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許多牧場和養殖戶反映,奶牛注射疫苗特別是打完口蹄疫后出現嘔吐和腹瀉癥狀,嚴重的出現流產現象,這是打完疫苗后的應激反應,這種因注射疫苗后出現的應激反應,時常發生,一定要注意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項。

1、疫苗選擇

我國對奶牛實行口蹄疫強制免疫政策,免疫的毒型為A型、O型和亞洲Ⅰ型,所需疫苗為政府補貼苗,是經國家批準、政府指定的企業生產、保險公司承保的,其質量是可靠的。因此,必須選用由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逐級供應的口蹄疫補貼苗。

2、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部位要準(在頸部上1/3處或臀部肌肉經消毒后垂直插針,防止插入血管、神經),劑量要足(常規免疫無論牛只大小,只要到首免日齡均使用1倍量,緊急免疫加倍量使用,對懷孕母牛可多點注射),進針要穩,拔針要慢,嚴禁用“飛針”方式注射疫苗。

3、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各4天內不能使用抗生素和干擾素。兩種病毒性活疫苗一定不要同時使用,應間隔7-10天,以免產生相互干擾。

4、接種疫苗后,在反應期內應注意觀察,若出現體溫升高、不吃、精神萎頓或表現有某傳染病的癥狀時,必須立即隔離進行治療。

5、加強免疫抗體水平檢測

為提高奶牛的免疫抗水平,杜絕各類疫情的發生,農牧部門要加大規模奶牛場、園區、散養戶奶牛免疫抗體水平的檢測,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奶牛疫免疫抗水平進行集中采樣,對免疫抗體水平進行監測,保證免疫抗體水平達到70%以上。如果檢測抗體水平達不到要求,要采取措施進行重新免疫。

6、積極應對過敏反應。對因品種、個體差異免疫后出現喘氣、肌肉震顫、抽搐、口吐白沫,甚至休克的過敏反應牛,應立即用鹽酸腎上腺素、鹽酸異丙嗪、鹽酸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配合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救治,一般10分鐘內好轉。必要時輔以耳尖、尾根和蹄頭放血治療。對出現流產征兆的(外陰紅腫、精神不安等)應用黃體酮等保胎藥物治療,早期有一定效果。對經搶救無效死亡的牛,要及時上報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采集相關證據,經核實后按國家有關政策獲得一定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