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價一直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如果長期干下去,養牛是一個不錯的致富行當。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說養牛不賺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5條:

1、不進行自繁自育

相當一部分養牛戶并不進行自繁自育,多會選擇購買牛犢進行單純育肥,而這些牛犢通常從牛販子手中購買,不僅價格要比自繁自育高出不少,而且引種和運輸過程中會帶來一些潛在的疫病風險。同樣一頭400斤左右的良種牛犢,從市場上購買需要8000元左右,而自繁自育的成本僅需要4000元左右,最為關鍵的是自繁自育不與外界牛接觸、不存在運輸環節,基本上不會發生較為嚴重的疫病。

2、牛舍建設不合理

對于中小規模的養牛戶而言,牛舍建設往往并不合理,隨意找個地方搭建一個棚子便開始養牛了,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牛舍又矮又窄,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冬冷夏熱,同時又不注重衛生,導致牛舍常年處于陰暗潮濕的狀態。牛群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緩慢、容易生病、養殖成本高,因此養牛戶難以賺到錢,甚至可能賠錢。

3、不提前準備草料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養牛同樣如此,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充足的草料才可以,然而不少養牛戶,特別是養牛新手,不提前準備草料,而是現用先買。草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性,例如秋季收購玉米秸稈僅需要0.05~0.08元/斤,經過青貯加工后成本一般不會超過0.1元/斤,然而其他季節購買青貯玉米秸稈至少需要0.2元/斤,若從較遠的地方購買還需要一筆不小的運輸費。相比之下,不提前準備草料成本便要高出數倍,養牛效益肯定不理想。

4、飼料搭配不合理

牛生長速度快慢,除了與品種質量有關外,還與飼料營養有較大的關系。很多養牛戶在養牛時并沒有配料的習慣,或者飼料搭配不合理,飼料營養不全面難以滿足牛生長對營養的需求,從而則會導致牛生長速度慢、飼養周期長。養牛飼料一定要科學搭配,以育肥牛為例,日糧中粗精飼料比例一般多為6:4,粗飼料根據當地飼料資源采用2~3種粗飼料搭配到一起,精飼料搭配參考方案:玉米62%、豆粕22%、麥麩8%、預混料4%、小蘇打2%、碳酸氫鈣1%、食鹽0.8%、中藥健胃散0.2%。

5、防病意識不強

一些養牛戶防病意識不強,或者壓根沒有任何防病意識,平時不進行任何防疫、驅蟲和保健,認為太麻煩,到牛生病了且病入膏肓了才知道嚴重,若遇到嚴重疫情全軍覆沒都有可能。大把錢的花給獸醫或獸藥店,而牛卻并一定能治療好,即便治好了較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生長,嚴重影響了養牛的效益產出。

養牛若想賺錢,一定要避開以上5點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