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但在2003年美國爆發的“瘋牛病”使得美國牛肉列入中國市場的黑名單。

如今時隔14年,美國牛肉“解禁”,再次出口中國市場,即使價格每斤在58—120元,依然受到歡迎。中國農民該怎么辦呢?

1. 提高養殖技術

提高養殖技術是關鍵,中國農民可以借鑒英美等農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使養殖系統化、產業化。

2. 培育高品種

牛肉一般分為兩個不同的群體:母體品種與終端品種。一般來說,產婦品種以其生產和母乳能力而聞名,而終端品種以其生長和肉生產能力而聞名。

美國農民會將這兩種肉牛雜交,將這兩種牛的有點結合起來,中國農民可以通過雜交等手段培育高品種的肉牛品種,解決品種低、出欄率低、繁殖成活率低的難點,增加肉牛品種。

3. 提高質量

要想真正實現養殖收益,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牛肉的質量,養殖農戶要加強牛肉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

前期應依其強大的消化能力,供給多量的營養豐富的粗飼料和適量的含蛋白質較多的精飼料,并給予充足的飲水。

4. 散養肉牛

對于養牛來說,散養要比圈養的牛肉質量好。美國農民不管風吹雨淋,他們都會定時散養肉牛。

而且他們喂養的不是飼料,而是稻草和碘鹽、鋅、納以及鈣等這些微元量。牛的身體跟人類一樣都需要微量元素,這樣生產出來的牛肉口感好。

5. 專家解決問題

美國的牧場有大量的牧場社區服務系統,無論是牛生病了,或者是其他技術設備方面的難題,只要通過這個服務系統,一個電話就可以請到專業的人員過來解決。

中國農民也有這樣的農業服務系統,“云種養”作為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里面有數萬名農業專家免費解決農業方面的知識,還支持農產品售賣、觀測農產品市場走向,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

6. 規模化養殖

美國農民采用規模化產業鏈的形式養牛,美國農業解析惡化程度高,他們給牛喂的飼料大多數都是自家的農作物,比如說青貯、玉米、苜蓿草和麥稈等。而在我國很多從事養牛的人員,一般家里面是很少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只能喂養飼料。

7. 建立科學的養殖基地

采用標準化手段,建立科學、可控的養殖基地,規范養殖肉牛。同時還可以建立預警機制,綠色養殖。

8. 培育品牌

美國的牛肉形成自己的品牌,中國的牛肉品牌少,因此要提高養殖規模和緊身品牌加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加工需求,產生規模效應。形成肉牛產品一條線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建立價格優勢,培育起自己的品牌。

9. 分批管理

美國農民對于體質不同的牛會進行分批管理,區別對待,這樣就可以保證每頭牛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