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羊肉,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大到國宴,小至家餐,處處都飄散著羊肉的噴噴香味兒。若要說品質最好的羊肉,當然還數來自大草原的放牧羊肉。尤其是以蘇尼特、烏珠穆沁羊肉為代表的放牧羊肉,已然成為時下人們的新寵食材。研究表明,放牧羊肉中含有大量的n-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過去長期的過度放牧造成天然草原大面積退化,草畜矛盾日益加劇,天然草原已經無力承載更多數量的放牧家畜。隨著實施草原休牧禁牧及生態補償政策,我國五大牧區放牧羊數量逐漸減少。伴之而來的是,舊的完全徹底的自然放牧逐步轉向舍飼半舍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圈養。也因此,草原放牧綠色羊肉在時下越來越稀罕,正宗草原放牧羊肉也成為了廣大吃貨們心心念念的美食。

雖然圈養能顯著提高羊的生產性能和產肉率,但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羊肉品質和風味,即一圈就膻。相對于以自由采食天然牧草為主的放牧羊來說,圈養羊采食更多的是精飼料,這些精飼料多以玉米、小麥等谷物籽實為主要成分。放牧羊和圈養羊攝食上的不同,直接影響它們的羊肉品質和風味。因為,天然牧草是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十八碳三烯酸)的天然來源,含量一般都在60%以上;而以谷物籽實為主要原料的精飼料富含的是亞油酸(十八碳二烯酸)。

非常有趣的是,亞麻酸和亞油酸在羊肉品質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大有不同。研究發現,飼料中α-亞麻酸每增加100克,每千克羊肉中的α-亞麻酸就可提高12克;而飼料中的亞油酸每減少100克,每千克羊肉中的α-亞麻酸就可提高19克。α-亞麻酸是動物體組織合成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前體物質,它可以通過碳鏈延長的方法合成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更長碳鏈的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就是我們熟悉的血管清道夫EPA和腦黃金DHA,它們是人體必需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95%是由食物供給。EPA和DHA多存在于深海魚類和海藻中,優質放牧羊肉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從上面的解釋中大家可以明白高品質放牧羊肉形成的來龍去脈,那么,我們不禁要問:飼喂精飼料的圈養羊還能長出可以媲美放牧羊的肉質嗎?

“圈養也能養出質優味美的羊肉。”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侯向陽團隊近幾年開展的科研工作給出的肯定答案。

法寶之一是,在滿足增重所需營養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精飼料用量,并保證優質飼草的穩定供給,這些優質飼草,可以是羊草、蕁麻、沙蔥等草原牧草,也可以是苜蓿、燕麥草等栽培優質飼草;它們的飼喂量要占日糧比例的一半以上。大量使用優質飼草既可以為優質羊肉形成提供更多的α-亞麻酸,還能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收益。

法寶之二是,羊也需要“健身”,需要適量運動,才能吃得香,長得快。所以圈養羊還需要給羊舍配備一定面積的運動場,保證羊只每天活動2~4小時。

糧藏于草,質優味美的羊肉也可藏于草。有了優質飼草的參與,圈養羊也能達到質優味美的不凡境界。看來,小草真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