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牛質量,需從源頭做起,打好基礎,走科學養殖之路,增大收入。接下來分享四點經驗給大家:

一、買牛先看相

選種買牛時,品種性能是關鍵。首先應選購嘴大、鼻孔大、眼有神、體型較長、腿粗尾巴有力的牛,這樣的牛吃得好,抗病強,體質好。另外一點,挑牛還要結合毛皮和臀部,要求皮膚輕有彈性,臀部毛皮多而軟,一抓一大把,這樣的牛長肉多,育肥快、經濟效益高。

二、講究飼養法“三定三看”

三定:一是定專人飼養;以便掌握牛采食情況,觀察有無異常現象發生,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二是定飼喂時間,一般牛喂料分早中晚3次,夜間最好能補喂1次;每次喂料前應先給牛少量干草,然后再拌料,夏季可稍加些鹽,以防脫水。三是定喂料量,牛飼料營養比按需供給,配料均勻,避免浪費。

三看:看采食情況分析用料;看糞便觀察有無疾病;看反芻是否消化良好。

三、抓好三項管理

一注意夏季喂牛后,要把牛拴在通風的樹蔭下,或背蔭、涼棚下,以防中暑;

二是要經常刷試牛體,能促進血液循環利于增膘。

三要拴牛繩短,減少其運動消耗量,最好一牛拴一樁,以利增重育肥。

四、粗糧細喂,科學搭配

肉牛主糧以玉米為主;在玉米盛產地區,可利用秸稈加工處理喂牛節省成本,非玉米產區,因地制宜。草料喂牛時,鍘草時要求寸草鍘三刀,原則是越細越好,草細牛愛吃,易消化、省飼料,精料喂的數量和品種比例要因時適當掌握。

一般牛日食量在1.5-2千克精料為宜,各種料調配要均勻;育肥期逐漸增加用量,出欄前半月,精料量加到每頭牛日糧5-7千克,以保證營養的足夠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