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的消毒方法和防疫衛生

要嚴格執行防疫、檢疫及其他獸醫衛生制度。定期進行消毒,保持清潔衛生的飼養環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和蔓延,經常觀察牛的精神狀態、食欲、糞便等情況;及時防病、治病,適時計劃免疫接種,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對斷奶犢牛和育肥牛的架子牛要及時驅蟲保健,及時殺死體表寄生蟲。要定期堅持進行牛體刷拭,保持牛體清潔。夏天注意防暑降溫,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定期進行稱重和體尺測量,做好必要的記錄工作,做到牛卡相符一致。

 

一、消毒劑的選擇

 

消毒劑應選擇對人、畜和環境比較安全、沒有殘留毒性,對設備沒有破壞和在牛體內不產生有害積累的消毒劑。可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鹽、有機氯、有機碘、過氧乙酸、生石灰、氫氧化鈉、高猛酸鉀、硫酸銅、新潔爾滅、酒清等。

 

二、消毒方法

 

1、噴霧消毒。用一定濃度的次氯酸鹽、過氧乙酸、有機碘混合物、新潔爾滅等。用噴霧裝置進行噴霧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畢后的噴灑消毒、帶牛環境消毒、牛場道路和周圍及進入場區的車輛。

 

2、浸潤消毒。用一定濃度的新潔爾滅、有機碘的混合物的水溶液,進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膠靴。

 

3、紫外線消毒。對人員入口處常設紫外線燈照射,以起到殺菌效果。

 

4、噴撒消毒。在牛舍周圍、入口、產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堿殺死細菌和病毒。

 

三、消毒制度

 

1、環境消毒。牛舍周圍環境包括運動場,每周用2%火堿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場周圍及場內污水池、排糞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門口和牛舍入口設消毒池,使用2%的火堿溶液。

 

2、人員消毒。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應更衣和紫外線消毒3-5分鐘,工作服不應穿出場外。

 

3、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應徹底清掃干凈,定期用高壓水槍沖洗,并進行噴霧消毒和熏蒸消毒。

 

4、用具消毒。定期對飼喂用具、料槽和飼料車等進行消毒,可用0.1%新潔爾滅或0.2-0.5%的過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獸醫用具、助產用具、配種用具等在使用前應進行徹底消毒和清洗。

 

5、帶牛環境消毒。定期進行帶牛環境消毒,有利于減少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帶牛環境消毒的藥物有:0.1%的新潔爾滅,0.3%的過氧乙配,0.1%次氯酸鈉,以減少傳染病和蹄病的發生。帶牛環境消毒應避免消毒劑污染到飼料中。

 

6、助產、配種、注射治療及任何對肉牛進行接觸操作時前,應先將牛有關部位如乳房、陰道口和后軀等進行消毒擦拭,以保證牛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