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出是直腸末端的一部分向外翻轉,或其大部分經由肛門向外脫出的一種疾病。病初僅在排糞或臥地后有小段直腸黏膜外翻,排糞后或起立后自行縮回。如果長期反復發作,則脫出的腸段不易恢復,形成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腫、發炎,甚至壞死穿孔等。

【病因】

發病原因是肛門括約肌脆弱及機能不全,直腸黏膜與其肌層的附著弛緩或直腸外圍的結締組織弛緩等,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直腸脫出多見于長期便秘、頑固性下痢、直腸炎、母羊分娩時的強烈努責,或久病體弱,或受某些刺激因素的影響,使直腸的后部失去正常的支持固定作用而引起。

【診斷】

根據病羊臨床癥狀及脫出的腸段來判斷本病。

【防治】

首先要排除病因,及時治療便秘、下痢、陰道脫出等原發病。認真改善飼養管理,多給青綠飼料及各種營養豐富的柔軟飼料,并注意適當飲水,這是預防發病和提高療效的重要措施。

1.病初,若脫出體外的部分不多,應用1%明礬水或0.5%高錳酸鉀水充分洗凈脫出的部分,然后再提起患羊的兩后腿,用手指慢慢送回。

2.脫出時間較長,水腫嚴重時,可用注射針頭亂刺水腫的黏膜,用紗布襯托,擠出炎性滲出液。對脫出部的表面潰瘍、壞死的黏膜,應慎重除去,直至露出新鮮組織

為止。注意不要損傷腸管肌層,然后輕輕送回。為了防止復發,可在肛門上下左右分四點注射1%普魯卡因酒精溶液20ml;也可在肛門周圍作煙包袋口狀縫合,縫合后宜打以活結,以便能隨意縮緊或放松。

3.對黏膜水腫嚴重及壞死區域較廣泛的病羊,可采用黏膜下層切除術。在距肛門周緣1cm處,環形切開直達黏膜下層,向下剝離,翻轉黏膜層,將其剪除,最后將頂端黏膜邊緣,用絲線作結節縫合,整復脫出部分,肛門口再作煙包袋口狀縫合。

術后注意護理,并結合癥狀進行全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