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殖過程中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準備工作,能省去很多麻煩,在肉牛飼喂過程中若提前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日后能更省心。

(一)環境設施的要求。牛生長適宜溫度為10-25℃,因采用封閉式舍內拴養,所以要求圈舍采光、排水、通風及保溫性能良好,便于實施消毒、通風換氣、調節舍內溫度及濕度、驅蠅滅鼠等,同時要求周圍無噪音、無水質及空氣污染。

(二)對入欄犢牛的要求。挑選5-6月齡斷奶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健康的犢牛,其雜交父本最好以安格斯牛、利木贊、夏洛來、西門塔爾、皮埃蒙特為好。入欄前除對圈舍要充分消毒外,對新購進犢牛也需用0.3%過氧乙酸溶液體表噴灑消毒,對虱螨較多的牛再用2%敵百蟲溶液噴灑驅除。

 

(三)犢牛入欄后適應期的管理。適應期一般為15-20天。在此期間調節牛的飲食,喂一些容易消化的草料,注意觀察它們的采食及活動情況。7天后開始驅蟲,用蟲克星按每頭每公斤體重0.1克投藥,若有體外寄生蟲可在驅蟲后第7天再次用敵百蟲按每公斤體重40毫克投藥。從入欄后第5天開始逐步在每頭牛的日糧中添加食鹽30克、尿素20-60克、瘤胃素40-60克、酒糟混合料2-7公斤(5份酒糟1份糠),其中酒糟、尿素、瘤胃素都是由少至多逐漸加量,投喂時與其他日糧拌成濕料,食后1.5小時內禁止飲水。如果有氨化飼料可不喂尿素,可用氨化飼料或微貯飼料逐步代替粗飼料。對入欄牛加強防疫,定期注射相應的疫苗。

(四)育肥期的飼養管理。育肥期需11-13個月,體重在250公斤之前為前期育肥,從250公斤開始進入強化育肥階段。在此階段可以給牛使用一針肥,使用后肉質可以達到國際出口標準。1次即可。進入育肥期應限制牛的活動量進行舍內拴養,每天早晚6時各喂料1次,先喂粗料后喂精飼料,水溫不低于4℃。根據牛的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合理調配日糧,換料應在2-3天的時間逐步更換。

(五)日糧配制。根據各階段營養需要及當地飼料資源現配制以下幾組日糧:

(1)體重150-200公斤牛用:玉米1公斤、豆餅1公斤、玉米秸3公斤、EM秸稈發酵劑10公斤以內、尿素50克、食鹽40克、磷酸氫鈣20克、硫酸鈉15克、瘤胃素60毫克;

(2)體重200-250公斤牛用:稻草2.9公斤、玉米2.6公斤、豆餅1公斤、EM秸稈發酵劑10;

(3)體重250-300公斤牛用:玉米秸2.9公斤、玉米2.6公斤、豆餅1公斤、EM秸稈發酵劑10公斤以內、尿素100克、食鹽65克、磷酸氫鈣10克、硫酸鈉30克、瘤胃素160毫克;

(4)體重300-400公斤牛用:稻草2.3公斤、玉米5.7公斤、豆餅1公斤、EM秸稈發酵劑10公斤以內、尿素125克、食鹽90克、硫酸鈉37.5克、磷酸氫鈣5克、瘤胃素240毫克;

(5)體重400-500公斤牛用:玉米秸2.3公斤、玉米5.7公斤、豆餅1公斤、EM秸稈發酵劑10以內;

在以上5組配料中,第(1)、(3)、(5)粗料玉米秸可經氨化或EM秸稈發酵劑使用。同時5種配方都要補充優質人工牧草或青貯料以補充養分不足的缺點。日糧中酒糟每次給總量的1/4,其余作填充料投喂。構成日糧的各種飼料均為無化學、農藥污染的安全的飼料原料。

(六)粗飼料的加工與調制

1.粗飼料的氨化處理:將無霉變的農作物秸稈鍘成5-7厘米長,每噸秸稈用加入EM秸稈發酵劑10KG,尿素10-30公斤,與適量水配成溶液,均勻地噴灑在秸稈上,裝池壓實后密封;也可用麻袋裝好垛起后用塑料布密封。環境溫度高于20℃時1周后就可以,當溫度低于7℃則需2周左右時間使用;用后需將其封好。

2.飼料的微生物處理:現以EM秸稈發酵劑作為例,將EM秸稈發酵劑技術介紹如下:首先把秸稈鍘成5-7厘米長,每3噸用EM秸稈發酵劑15公斤,溶入1%的40度熱鹽水1000公斤后靜置1個小時噴到物料上使其含水量控制在65%即可(用水抓握拌均后的物料無水滴出,松手后手上留有明顯的水跡),然后入池或裝袋垛起,用無毒塑料布密封厭氧發酵,當溫度在5℃以上20-30天即可使用,用后要把塑料布封好。EM秸稈發酵劑在不開封的情況下可保存2年不變質。

(七)適時出欄。經11-13個月的育肥,體重在500公斤左右即可上市出售,出欄前90天內不得使用增重埋植劑或其他殘留期長的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