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牛流行熱病毒為RNA型,屬于彈狀病毒屬。日本分離毒的大小平均為140nm×80nm。病毒的核酸為RNA型,對氯仿、乙醚敏感。發熱期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中。

分離牛流行熱病毒時,以母牛血毒腦內接種為宜,適宜接種動物是初生乳鼠或倉鼠,進行腦內接種時,可分離出病毒。鼠化病毒還能在牛胚腎、犢腎和睪丸細胞上生長,并能引起牛胚腎細胞產生病理變化。

2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侵害牛 黃牛、乳牛、水牛均可感染發病。以3歲~5歲壯年牛、乳牛、黃牛易感性最大。水牛和犢牛發病較少。

病牛是本病的傳染來源 其自然傳播途徑尚不完全清楚。人工感染時,靜脈注射病牛血能引起發病,而其他途徑接種的結果則不一致。一般認為,本病多經呼吸道感染。此外,吸血昆蟲的叮咬,以及與病畜接觸的人和用具的機械傳播也是可能的。

本病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于雨量多和氣候炎熱的6月~9月。流行迅猛,短期內可使大批牛只發病,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性。流行上還有一定周期性。約3年~5年大流行一次。病牛多為良性經過,在沒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死亡率為1%~3%。

 

3臨床癥狀

潛伏期為3天~7天。

病初,病畜震顫,惡寒戰粟,接著體溫升高到40℃以上,稽留2天~3天后體溫恢復正常。在體溫升高的同時,可見流淚,有水樣眼眵,眼瞼,結膜充血,水腫。呼吸促迫,呼吸次數每分鐘可達80次以上,呼吸困難,患畜發出呻吟聲,呈苦悶狀。這是由于發生了間質性肺氣腫,有時可由窒息而死亡。

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第一胃蠕動停止,出現鼓脹或者缺乏水分,胃內容物干涸。糞便干燥,有時下痢。四肢關節浮腫疼痛,病牛呆立,跛行,以后起立困難而伏臥。

皮溫不整,特別是角根、耳翼、肢端有冷感。另外,頜下可見皮下氣腫。流鼻液,口炎,顯著流誕。口角有泡沫。尿量減少,尿渾濁。妊娠母牛患病時可發生流產、死胎。乳量下降或泌乳停止。

本病大部分為良性經過,病死率一般在1%以下,部分病例可因四肢關節疼痛,長期不能起立而被淘汰。

 

4病理變化

急性死亡多因窒息所致。剖檢可見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充血和點狀出血,黏膜腫脹,氣管內充滿大量泡沫黏液。肺顯著腫大,有程度不同的水腫和間質氣腫,壓之有捻發音。全身淋巴結充血,腫脹或出血。直胃、小腸和盲腸黏膜呈卡他性炎和出血。其他實質臟器可見混濁腫脹。

 

5.診斷方法

 1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

 

由牛流行熱毒引起,主要侵害黃牛和奶牛。有明顯周期性,約3年~5年流行1次,大流行之后,常有1次小流行。多發于蚊蠅活動頻繁的季節(6月份~9月份)。

病牛突然出現高熱(40℃以上),一般維持2天~3天,流淚,眼瞼和結膜充血,水腫。

呼吸急促,發出哼哼聲,流鼻液;食欲廢絕,反芻停止,多量流誕,糞干或下痢;四肢關節腫痛,呆立不動,呈現跛行;孕牛可流產;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發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呈良性經過,2天~3天即可恢復正常。

 2 實驗室診斷

病原學檢查:動物接種試驗(乳鼠、乳倉鼠或乳大鼠腦內接種)、細胞培養。

血清學檢查: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熒光抗體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病料采集:應采集病牛發熱初期血液。

3 鑒別診斷

應與茨城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副流行性感冒、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感染、牛鼻病毒感染相區別。

?

6防治措施

1 對癥療法

(1)對體溫生高,食欲廢絕的牛

1、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2000~3000ML1次靜脈注射,每日2~3次。

2、10%黃胺嘧啶液100ML,一次靜脈注射,每日2~3次。

3、30%安乃近30~50ML,百爾定30~50ML,1次肌肉注射, 每日2~3次。

(2)對呼吸困難、氣喘病牛

1、輸氧:速度為5~6L/MIN,持續2~3H,初期先慢,一般為3~4L/MIN,后逐漸增加。

2、25%安茶堿20~40ML;6%鹽酸麻黃素液10~20ML,1次肌肉注射,每4H1次。

3、地塞米松50~70MG,糖鹽水1500ML,混合,緩慢靜脈注射,本藥可緩解呼吸困難,但易引起妊 畜流產,因此,用時應慎重。

4、胸部穿刺法:其目的是減輕胸壓,緩解呼吸困難。部位選擇胸側第六肋間,距背中軸線20~25CM處,用胃瘤導管針直刺入胸腔,進針約10~12CM,氣從針孔逸出,呼吸次數減少,可緩解氣喘。

(3)對興奮不安的病牛

1、甘露醇或山梨醇300~500ML,一次靜脈注射

2、氯丙嗪0.5~1MG/KG體重,一次肌肉注射

3、硫酸鎂25~50MG/KG體重,緩慢靜脈注射。

(4)對癱瘓臥地不起病牛

1、解毒、去風濕處方:25%葡萄糖液50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1500ML,10%安那加20ML,40%烏洛托平50ML,10%水楊酸鈉100~200ML,一次靜脈注射,每日1~2次,連注3~5日。

2、20%葡萄糖酸鈣500~1000ML,1次靜脈注射。當多次用鈣制劑效果不明顯者,可靜脈注射25%硫酸鎂100~200ML。

3、0.2%硝酸土的寧10ML、康母朗30ML,百會穴注。

2 預防措施

(1) 消滅吸血昆蟲

本病是由吸血昆蟲為媒介而引起的疫病,因此消滅吸血昆蟲,防止吸血昆蟲的叮咬,是預防本病的首要措施。

(2)預防接種

由于本病有較強的規律性、季節性,今后在該病流行前,每年5月份進行牛流行熱疫苗注射,用哈爾濱市獸醫研究所生產的牛流行熱活疫苗,每頭肌注4ml,間隔20天加強注射一次,可獲較好的免疫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