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牛風濕病
牛風濕病是一種全身性的急、慢性非化膿性炎癥。本病多呈對稱性侵害患牛的肌肉、關節和蹄真皮,也可侵害其他器官與組織引起相應的炎癥。其主要特征是,發病突然,肌肉或關節疼痛,疼痛有游走性,極易復發。起因,一般認為本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機體過勞,大汗后受風雨侵襲,環境長期潮濕以及廄舍賊風,是本病的重要誘因。另外,缺乏某些礦物質、維生素等,或飼養管理不當,機體抵抗力下降,也易誘發本病。
? 預防:要保持畜體及廄舍的清潔衛生,及時清掃糞尿;在早春、晚秋或冬天,要注意牛舍的防風,避免受寒;乳牛伏臥時,要多墊褥草;注意飼料的配合,飼料中要含有足夠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用海利生產的牛舔磚 可有效補充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在氣溫變化較大的季節,在勞役后,應注意休息,防止受涼。
?治療:
(1)水揚酸鈉10-20克,氯化鈣5-12克,蒸餾水200-500毫升,溶解、濾過,煮沸滅菌后,一次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用5-7天。
(2)水揚酸鈉8-25克、安鈉咖2-3克,蒸餾水100-200毫升,溶解,煮沸滅菌后,待涼到40℃左右時,采等量病畜血液,充分混勻后,再徐徐靜注。8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未痊愈時,停藥2-3天后,可再治療一個療程。也可不加病畜血液進行治療。
(3)肌肉有腫脹或小結節時,可用水揚酸鈉8-12克、碘化鈉4-6克、5%葡萄糖200-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每天一次,5-7天為一個療程。
(4)急性關節風濕或肌肉風濕,疼痛明顯時,通常用30%安乃近溶液作肌肉注射,牛每次注射10-30毫升。或內服,每天5-12克,但不能長期使用。
(5)全身性背部風濕時,濕敷背部,可收到比較滿意的療效。采用上述方法治療時,同時可配合針灸療法和中藥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