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我國肉牛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呢?
?
一、發展肉牛產業,要建立肉牛良種體系,提純復壯原種肉牛和地方良種黃牛,加大制種供種力度,應特別重視培育我國的優良肉牛品種,如魯西黃牛、南陽牛、秦川牛、晉南牛、延邊牛;并進行優質肉牛雜交配套系篩選及飼養管理技術體系的建立,進行區域性試驗示范,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肉牛雜交繁育體系;推出適合我國不同區域及規模肉牛生產的飼養模式;研究高檔牛肉生產及系列加工技術;初步形成肉牛生產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集成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肉牛科技成果使其系統化、配套化、產業化。
二、推行種植業的三元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建立優質飼料飼草基地,提高飼料飼草產量和質量,如專用飼料玉米和紫花苜蓿等。
三、進一步加強畜疫病的檢測和檢疫防疫體系的建設,防止疫病的“入侵”,嚴格對獸藥的管理,保持牛群的健康。
四、大力發展肉牛的加工業,支持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提高養牛的綜合效益,與養牛農戶形成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免除農民的市場風險和后顧之憂。
五、以肉牛養殖戶為基礎,建立肉牛合作社或協會以及區域性養牛的行業協會,形成“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體系,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
六、推行“四位一體”的生態養牛模式,即把養牛同發展沼氣和塑料大棚以及農作物秸桿的利用結合起來,既為農業提供優質肥料,又能解決農村能源(燒飯和照明)問題。
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提倡種植甜高粱和飼料桑,為發展養牛及其他草食動物提供優質飼料飼草,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羊牛的整體效益。
八、在區域布局上,發展肉牛實行農區牧區并舉的方針,目前由于牧區生產率低下,肉牛以農區為主,隨著草地的改良,牧區的比重會逐步上升。
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現有資源為基礎,加大養牛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努力增大優質牛肉和高檔牛肉比重,以滿足市場經濟環境下日益增長的城鄉居民和外貿出口的市場需求。
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期重點開發,實現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的優化配置。
十一、繼續堅持國家、集體、個人和引進外資一齊上的原則,大力扶持養牛專業戶,重點強化肉牛加工和科技、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大膽嘗試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種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牧工商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和現代化的經營模式。
十二、加速肉牛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肉牛個體生產能力、飼料轉化率、出欄率和商品率,使我國肉牛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新檔次和新水平。
十三、在努力提高全國肉牛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養牛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養牛的收入水平。
十四、加速肉牛產業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的建立,使肉牛走向國際,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十五、要使肉牛生產健康發展,關鍵要解決動物疫病、藥物殘留和有毒物質污染問題。肉牛繁殖疾病、寄生蟲病等發病率較高,人畜共患病的威脅,獸藥、飼料添加劑的違規使用,民間作坊的不潔屠宰,流通中冷鏈的缺欠,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等都是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源。
河北省發展肉牛的成功經驗:
河北省是肉牛生產大省,近10年來有計劃地對品種改良、高效繁殖、飼料高效利用、飼養管理、產品加工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化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升級等開展了技術攻關。采取關鍵技術和綜合配套技術研究、現有技術組裝配套與創新、試驗示范區完善及技術推廣三者同步發展,創建了適合該省應用的肉牛產業化生產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體系的推廣,推動了當地肉牛生產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格局的建立,使該省肉牛產業化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這些成果主要有:
一、制定了6個肉牛無公害生產標準,促進了肉牛產業化發展。
二、通過微衛星DNA標記,預測了肉牛各親本間的雜種優勢,明確了肉牛最優雜交組合。
三、高新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實現了肉牛高效快繁。研制成功牛胚胎玻璃化冷凍液,冷凍牛胚胎解凍后可用率達100%,移植妊娠率58.8%,實現了“工廠化”生產胚胎。研究出一套以改善種公牛精液品質、優化母牛受胎環境、規范操作等為主要內容的提高肉牛繁殖率綜合配套技術。
四、提出了優質肉牛生產日糧營養調控及高效飼養配套技術,實現了優質高效育肥。
五、建立了優質高效肉牛生產日糧配方庫及不同典型配方組合的高效益生產組合,研制出集“過瘤胃蛋白+緩釋尿素+促長劑+畜產品品質改進劑”為一體的肉牛高效蛋白補充料。使日增重提高20.0%-95.7%,飼料轉化率提高10.4%-34.85%。
六、設計了適合我國北方冬暖夏涼新型牛舍,日增重提高11%-16%;提出了散養與拴飼結合、夜間補飼及農區小架子牛直線育肥的高檔牛肉生產技術,日增重提高了20%,屠宰率可達60.98%、凈肉率50.76%,高檔牛肉產量提高29.5%。
七、秸稈化學與生物處理新技術實現了秸稈資源化科學利用。篩選出三組正組合效應顯著的組合。發揮了營養互補、物化特性調整、瘤胃環境改善的綜合作用。
八、提出肉牛多發病綜合防治技術,保障肉牛生產健康、安全。研制出了治療母牛子宮內膜炎不孕癥的純中藥“孕寶”沖劑總有效率達96%,受胎率87%。2002年列入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阿維必淋”澆注劑對牛皮蠅病、消化道線蟲病治越率100%。青杠葉中毒發病率控制在了1%以下。
九、提出肉牛屠宰加工配套技術,提高牛肉品質。研制成功牛肉電嫩化儀,提出了一套以電刺激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術,使牛肉的排酸成熟期僅48小時,比常規低溫排酸縮短8-10天。研制出了具有防腐護色作用的真空復合保鮮劑,與牛肉真空包裝工藝結合,制成真空復合保鮮袋,牛肉鮮態保鮮期由14天延長到35天。
十、提出了河北省不同生態類型區肉牛發展模式:山區“五位一體分區域分階段飼養”的產業化模式;農區建立“養殖園區”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系列化、一體化發展模式。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肉牛養殖場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監測指標體系及一整套規范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