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池建造:黃鱔養殖土池應建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和土質較堅實的地方。面積根據飼養規模而定,一般為10~100平方米,池深0.8~1米。土池宜建在土質堅硬的地方,從地面向下挖40~50厘米,挖出的土堆在池四周打埂,埂高50~60厘米,埂寬60~80厘米。埂要打緊夯實,池底也要夯實。有條件的最好在池底鋪設一層油氈,再在池底及周圍鋪一層塑料薄膜,在池底的薄膜上堆放20~30厘米厚的泥土。

土池的底部要開一涵洞,用細網目鐵紗罩好,作排水口。在池的上端留一溢水口,多余的水可從溢水口流出。進、出水口都要安裝攔魚柵,以防大雨時黃鱔逃出。鱔池建成后,在池內放一些水葫蘆、水浮蓮,可供黃鱔高溫時遮蔭和隱藏休息。

2.鱔種放養

(1)鱔種來源:養殖的鱔種可從原產地采捕野生鱔種,也可從國家認可的黃鱔原(良)種場人工繁殖、人工培育獲得鱔種。如若購買野生黃鱔應以籠捕的為好,鉤釣、鐵夾、手捉所獲苗都會因受傷而死亡率高,造成養殖失敗。放養的鱔種應反應靈敏、無傷病、活動能力強、黏液分泌正常。宜選擇深黃大斑鱔、土紅大斑鱔的地方種群。

選苗要注意挑選背側呈深黃色并帶有黑褐色或黃頸的鱔苗。這種苗體壯、抗病力強,耐寒耐熱,生長快。背部帶青色的苗生長慢,可酌情選用。

(2)放養:每年4~8月是黃鱔產卵季節,5~6月是產卵盛期。當年或翌年長至尾重20克,即可投入大池中養殖成魚。鱔魚投放的時期以早春為宜,養到10月,大鱔可超過150克,小的也在100克左右。

根據飼養水平確定放養密度,放養規格以20~35克/尾為宜,按規格分池飼養。一般每平方米放養0.5~1千克,如管理水平高、飼養條件好,可放養鱔苗1.5千克/平方米。

放養前還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清塘清毒:放養前8~10天,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0克清塘消毒,1周后排干池水換新水備用。

②鱔種消毒:放養前鱔種應進行消毒,常用消毒藥有:食鹽,濃度為2.5%~3%,浸浴5~8分鐘;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濃度為20~30毫克/升,浸浴10~20分鐘;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季銨鹽含量50%),濃度為0.1~0.2毫克/升,浸浴30~60分鐘。消毒時水溫差應小于3℃。

③放養時間:放養季節以早春為宜,因為黃鱔越冬后體內營養消耗多,此時需大量攝食。其食量大、食性雜,便于馴化,同時可延長生長期。如靠暫養賺季節差價,則夏季鱔苗價格低,可因地制宜進行放養。夏季宜在早晚時放苗,切忌中午放苗。放養鱔種的時間應選擇在晴天,水溫宜為15~25℃。

④規格整齊:同池個體要求規格一致,切忌大小不齊的苗混養,避免相互殘食。為便于馴餌,盡量做到一次投放。

放苗后一般1~2天內鱔苗可自行打洞入土。不自行打洞入土的一般是病、傷苗,應揀出。黃鱔有很強的繁殖力,一般第一次放養后只要注意取大留小,則翌年無需再放苗。為保護鱔苗,黃鱔孵化繁殖所喂飼料應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對幼鱔的殘食,這是重要環節。有條件的可將鱔卵用紗布袋撈出分池飼養,在池中放一些成熟的絲瓜或栽荸薺,其大量根須可供鱔苗躲藏。

(3)套養泥鰍:水泥池中可搭配養殖一些泥鰍,搭養泥鰍有三個作用:一是泥鰍好動,上下游動可以改善池內的通氣條件;二是可防止黃鱔密度過大而引起的“發燒”和相互纏繞;三是可防止或減少黃鱔疾病的發生,如池中混養龜和鱉,還可將吃剩的殘餌清除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