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原料樣品的檢測中,一般有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在定性檢測中,使用的比較多的為顯微鏡檢,包括直接鏡檢、分層鏡檢(用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分層)、反應劑鏡檢(用化學物質和樣品中的某些物質反應而在顯微下區分)、染色鏡檢等。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使用一項或多項鏡檢方法對樣品中的物質進行判定。

  對于非蛋白氮的檢驗,顯微鏡檢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對樣品的檢測中,一般使用的是生物顯微鏡,其放大的倍數在36~400倍之間,為了獲得更好的顯微效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的調整。以下是鏡檢使用過程中的一些技巧:

  一、直接鏡檢

  直接鏡檢一般所用的倍數比較小,通過對樣品不同的物理特征,如顏色、透明度、表面組織、形狀等物理性狀進行判定。特別的要與典型的樣品進行比較,以便能夠更好區分樣品與雜質的不同。在直接鏡檢中,用不同的濾光片有時可以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雖然直接鏡檢比較方便和直觀,但有時對于樣品中的物質很難區分時,可以用其它的檢驗方法。

  二、分層鏡檢

  將樣品用四氯化碳進行脫脂和比重分離之后,樣品與其它物質的區分會更加容易。對樣品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分層之后,需在常溫下干燥后再進行鏡檢。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與原料的很多外觀性質很不一樣,通過兩者的特異性之間的觀察,可以對樣品中是否摻有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作出一個大概的判斷。

  三、反應劑鏡檢

  用反應劑和樣品進行反應,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和樣品不一樣,通過此種方法可以對樣品中的非蛋白氮進行鑒別。經過四氯化碳分層之后,再與反應劑反應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而鏡檢時在樣品中加一滴或數滴濃硫酸,觀察樣品與濃硫酸反應的情況是一種比較直觀的鑒別方法。因為無論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其與濃硫酸的反應速度和產生的現象比較明顯。

  四、染色鏡檢

  用染色劑對樣品進行染色,使樣品中的植物或動物細胞染成不同的顏色,而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則和樣品的染色后的表現不同,通過此種方法使兩者區分開來從而加以鑒別。以下是比較常用的染色方法:

  1、對植物細胞的染色方法:番紅——固綠染色法。取適量脫胎(視樣品脂肪多少而定,可以用四氯化碳,也可以用丙酮,對于脂肪少的也可以不用脫脂)樣品于燒杯中,用1%的番紅水溶液浸泡l~3h水洗(去多余的染料)。將樣品涂在玻片上,稍晾干。滴加 0.1%的固綠(溶劑用95%乙醇)。過15秒后滴加95%的乙醇,沖去多余固綠染料。待乙醇稍揮發后,加甘油液(甘油∶水=1∶1)浸潤,加蓋玻片。用生物顯微鏡檢查。染色結果:細胞核,木質化細胞壁呈鮮紅色,纖維素細胞壁、細胞質呈綠色。因為非蛋白氮沒有細胞核、細胞質等結構,所以只要能夠較好的掌握染色技巧,其對比效果比較明顯。當然,不能從染色效果判斷其一定為非蛋白氮。

  2、對動物細胞的染色方法:蘇木精——曙紅對染法。取適量的脫脂樣品于燒杯中,加入埃利希蘇木精染色液浸泡3~5min,水洗數次(用5min左右)。將樣品涂在玻片上,滴加氨水。3~4秒后立即滿加水,洗1 min,稍晾一下,加 0.2%曙紅水溶液浸潤3 min,滴加95%的乙醇,洗去多余曙紅染料。再稍晾一下,加甘油浸潤,加蓋玻片,用生物顯微鏡觀察。其染色的結果為:細胞核呈藍色,細胞質呈淡紅色。通過此種方法染色,一般能夠很容易的區分樣品和非蛋白氮一類的物質。

  為了能夠更清晰的在顯微鏡下區分樣品與雜質,也可采用以下方法(對于檢驗魚粉一類的物質比較有效):先用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對樣品分層,除去無機物,必要時再用丙酮進行脫脂,再取一定量的樣品置入蒸餾水中,攪拌,除去溶于水的物質,再用60目或80目的樣品篩過濾,將樣品放入50~60℃的烘箱中進行烘干(時間不能過長,以保持樣品原來的狀態),然后在顯微鏡下進行檢驗或再對其進行處理后鏡檢。

  在顯微鏡檢中,只能對非蛋白氮作初步判斷。若要進一步的分析判斷,還需進行定量分析檢驗。